深呼吸,春节假期已正式开启Hard模式
今天是情人节,祝你爱情美满,一生幸福。
明天是除夕,也祝你家庭和睦,团团圆圆。
你已经到家了吗?和父母相处的hard模式已经开启了么?
曾有网友总结过节在家的几天,母亲对自己的态度变化是这样的:
刚到家那一刻总是温情脉脉、其乐融融。但是当春晚已经开始重播,亲戚也拜访一遍过后,那些不能回避问题就会被一一提起。
像是一座活体火山,不知会被哪句话引爆。
过年回家你最不想面对什么?
我们在读者群里发布了这个问题,回收了200份答卷。以下几个故事,让我们感触最深。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待我慢慢说来听
@流觞,女,29岁
去年春节回家,哥哥在车站接我。见到我大包小包的站在他面前,他轻轻叹了口气,说,“也没个人帮你拎箱子”。是的,催婚,在我下车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接下来的那几天,我的父母为我安排了八个相亲。最夸张的一天我见了三个男生。
最后的那一次,父母陪着我去的。一路上他们在不停的碎碎念,让我不要太挑、差不多就行了,自己条件又没多好。我忍无可忍,和他们大吵一架,双方都说了很多伤人的话。然后红着眼圈去见了相亲对象,结果可想而知。
那个假期以后,我和爸妈很久没有联系,双方都很伤。但是一年过去了,他们渐渐忘记了那件事,或者说假装忘记了。听我哥说,他们又开始帮我张罗相亲的事了。我哥还补充了一句,别吵架啊,他们这次一直不敢和你说,怕你又骂人。
好吧,那就见吧。大不了说加班,早两天回上海就是了。
@索拉,女,34岁
两个月前,我离婚了,至今没有告诉我的父母。
一开始,是因为他们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我这个年纪,又带个孩子,以后再嫁就不可能找到条件这么好的。但是我,真的没办法原谅他啊。
所以原本的打算是先斩后奏。可就在我办完手续的那天晚上,我妈打电话告诉我,爸爸做了一个手术。万幸是良性,但也要住院一段时间。
看着爸爸躺在病床上是那么憔悴,离婚这件事,就再也说不出口。一拖就是两个月,越拖越难以启齿。
一想到春节要独自带着宝宝回家,我的心就抽痛,不知他们开门的那一刻,会是什么表情。
@宏一,男,32岁
今年过年不回家了,一是项目要加班,二是本来也不想回去。
我是做IT的,半创业性质,这个行业的节奏快到让人手忙脚乱的,一直在变,你不得不跟着变,跟老家节完全不是一个频道的。
上一年春节回家我跟家里人说我要做什么,两个月后换项目了,再两个月后可能又变了,然后他们就会表示很不理解,担心我哪天会不会失业一类的。
我很难跟他们解释清楚。当然,现在这么不景气,失业貌似也不是不可能。呵呵。
来北京三年,除了一腔热情,基本是一无所有。你知道北京的房价,摇号买车也是遥遥无期。所以我每一年过年前都要思考一番关于‘我在这个城市还能再呆多少个年头’这个问题。
但也不敢告诉父母太多,如果说了,他们比我还着急,又会不停的劝我回家,给我安排工作,就像他们一样平淡安稳地变老。可是,那些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鱼,性别不详,27岁
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或矛盾,就是我妈那红外一般的眼睛可以看到我所有的缺点,以及机关枪一样的嘴从不停歇唠叨:
你看看谁家的孩子又挣大钱了,谁家的孩子又生二胎了,谁家的孩子带爸妈出国玩去了。你再看看你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不好好工作好好努力。
虽然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是没人喜欢总听批评吧。有时候,那火真的是压不住。气到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美国精神导师、哈佛大学教授Ram Dass有一句名言: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所领悟,就回家和父母待一周吧。
换言之,你和父母的关系才是你成熟度的“试金石”。
这句名言似乎从来没有失效。 看看我们的四名受访者,我们听到了他们故事里一个共同的情绪——纠结。
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想让父母接纳真实的自己;但又理解父母的苦衷,不忍心或者不能够完全诚实面对他们。
所以,这些30岁左右的年轻人处理方式仍像孩子一般,或逃避(不回家或者提前离开)、或爆发(争吵)、或麻木(听由安排)。
心理学上普遍认为,和父母的关系是我们所有关系的原型——你和父母的关系有多亲密,你是否希望他们参与到你的生活中,你有多少意愿担负起他们的需要——都在塑造着我们的其它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工作关系和社交关系。
不论我们平时在自己的生活小圈子里多么如鱼得水,回到家,一切都会被打回原形。父母说的话总是能准确地戳中我们的情绪点,瞬间引爆我们的情绪。
同样的话,朋友可以说,从父母的口中说出来,却是如此不一样的感受,这其实来自我们成长中历史遗留的复杂情绪。
如果,想真的成熟起来、理顺纠结的家庭关系,那么逃避肯定不是解决方式。
让人生气又生怜的中国式父母
家事也许是这世上最难解决的事。它的出发点全部是“爱”,却偏偏是最沉重,最让我们喘不过气。中国式父母偏偏又是很难相处的父母。
他们最无私,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括时间、金钱、经历和情感。在他们眼中,孩子的未来和生活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自己的。
但他们也最自私,既然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那你就得按照我希望的方式来生活。我所说的全部都是经验之谈,全部都是为你好。如果你不听,那你就是太傻太年轻。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父母,并且在春节期间会和我们的受访者一样受到各种盘问、唠叨、过度担忧,那么,不妨试着从理解他们开始,慢慢改变。
首先,不要把与父母的矛盾看得过于严重。密西根大学曾有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儿女成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紧张是正常现象。
因为孩子越独立,在生活方式、工作、经济上的摩擦就会越来越多。
相比起儿子,父母觉得和女儿的关系会更紧张,因为女儿与父母的情感连接更多。而相比起父亲,孩子觉得和母亲的关系更紧张,主要是因为个性不合,以及母亲的控制。
其次,我的父母一代大半辈子在集体主义高于一切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度过,他们对于“个人生活”的概念非常模糊,没有太多个人爱好,也不知道如何结构化自己的时间。
但是,现代化的生活给他们的观念与物质生活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这种“断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现在的内心的“恐慌”。他们从自身找不到的价值感,希望从孩子身上找到。
第三,寂寞。当我们成年时,我们的父母已经五六十接近退休,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可以呼朋唤友,也不像工作的时候有一帮同事朋友可以消磨时光。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聊,让他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最后,十分现实的问题是,在国内的养老机制并不十分健全。父母将全部资源和财产倾注于孩子身上,就会不自觉的产生“子女理所应当赡养父母”,包括经济资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等方面。
改变,不妨就从春节开始
的确,春节和父母相处时,我们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感受到压力大。但是你有想过7天以后的他们,又要孤独一年么?
我们回家的时间有限,父母只好抓紧过年这几天,把他们的牵挂表达出来。也许方式并不让我们喜欢,但是我们起码要理解他们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依赖、以及他们的焦虑。
理解后,做出改变就显得不那么难了。
首先,接受他们真实的样子。
我们总是希望父母理解自己,但是我们真的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是否真正了解他们是如何长大的?他们的一生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事件?他们是如何相识相爱的?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他们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人、这样的父母?
只有真正理解与接受父母真实的样子,我们才能理解他们每一句话背后真正的动机与焦虑,这有助于消除我们的负面情绪。利用与父母的关系来让自己成长并变得更强大,是很重要的事。
其次,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不必执着于得到父母的肯定。
很多人深陷于当年父母否定式教育的深渊,总是想尽办法证明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歪,最终也许错失了喜欢的职业,错过的所爱的人,然后再把这些不幸归咎于父母。
我们在春节期间不愿面对父母,也是因为我们不愿面对他们对我们的种种批评与否定。但事实上,独立的成年人都有稳定的三观和自己的一套标准和行事准则,绝对不会完全依赖父母的见解。
只有意识到这点,达到心理上的绝对独立,和父母的关系才不会这么难以处理。
第三,学会好好说话,有效沟通。
不要去掩盖你对父母的抱怨,更不要掩盖你对父母的爱,真诚耐心得与他们聊天,尽可能地让他们了解你真实的想法与生活。不必强求一蹴而就的改变,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重要的是意愿。
最后,帮助父母找到自身的价值感,恢复他们的自信,不再焦虑。
除了春节期间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他们,在你回到自己的城市后,也要给到他们最贴心的照料,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爱。
这件事情,其实也是让很多不与父母同在一个城市的年轻人最担心的事情。父母年纪逐渐大了,腿脚不再方便、在日常起居方面也不能像原来那样照顾好自己。
作为在外地的子女,除了心疼与干着急外,一般只能想到找保姆帮忙。但是,保姆照顾的问题是一方面可能会造成老人生活能力的继续退化,另一方面也会出现不尽心尽力的现象。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贴心和更先进的方式来照顾我们的年事渐长的爸爸妈妈呢?
在日本,养老服务被叫做“介护服务”,宗旨是“自立支援”。
与中国保姆照顾老人吃好喝好不同的包办式养老不同,介护服务的主要出发点是尊重老人的自主意愿,在辅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的同时,鼓励老人通过自己的能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逐步恢复老人自信,进而达到延长老人健康寿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你可以通过以下的短片,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30xbhpib&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日本,护理业界领军企业的日医学馆,每月为约15万人提供居家提供包括居家、设施、认知症专业护理等等的介护服务。
日医学馆专注生活服务50年,是日本介护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是目前中国解决老龄化社会的极好参考案例。
日医已经进入中国,并且在全国开展以介护服务和认知症专业护理为中心的生活支援服务,推广日式养老护理服务。无论是居家还是入住设施,都有机会体验更专业更贴心的介护服务。
现在,我们对养老服务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照顾老人”上面,毕竟这是一项需要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业领域。既然是专业的领域,我们应该去向领域的“专家”咨询并获取信息。
如果你有着照顾老人的烦恼与不安,如果你在考虑到底什么才是对老人真正的关心,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老年人护理专业知识,请一定关注上面介绍的日医所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日医介护之窗”(ID:nichiijiehu)。
在这里会定期会为大家提供介护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关于自立支援与老年护理专业知识,让老人的生活更幸福,相信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爱,不是顺从、不是躲避,而是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予他们最适合的心理与生活上的支持。希望以后每个春节,我们都不再惧怕回家。
(此文章为广告文案)
了解更多关于“介护或“日医””的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吧。
⊱互动话题⊰
你关注过父母的成长吗?
我想要你一个赞,好像在对我说午安